第一天
“今天单词任务没有完成,太瞌睡了,明天再背吧”
第二天
“新开业的那家饭店太诱人了,去尝尝吧,早点回来”
回来后
“吃的太撑了,运动运动”
晚上
“今天的任务又没完成,明天一定努力”
第三天
“朋友圈都被【人民的名义】刷屏了,看看好看不……”
晚上
“任务又没完成……”
···若干天后
“我就是管不住自己,算了吧,太难了,我就是这样的人。也不是非得学,大不了不出国了”
这是一个屡考不出成绩的孩子后来给我说了他的一段心路历程: 每天就是不自觉提想去干些和学习无关的事,心里也知道学习、考试是目前自己最需要做的,但是就是坐那儿的时候就不自觉的要开小差,或者摸东摸西,不知不觉就把大半天的时间浪费过去了。
不但是有学业任务的孩子,成年人也经常如此,明知道一件事情很重要,需要马上去做,但就是管不往内心的一个小人,不让自己去做。一边内疚着,一边固执的做着与主要任务无关的事情。
你可能知道,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拖延症,指自我调节失败,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,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。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,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、负罪感,不断的自我否定、贬低等心理状态。很多人拖延到最后就是重要的事情不了了之,转而投入到自责和内疚中。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拖延症其实人人都有,重点强调一下,人人都有,所以你不必和自己生气,人人都有的问题,你没有,才真的是奇怪了。
拖延症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呢?可能是没有的,但是拖延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却是可以化解的。当实在不想去按即定计划去做一件事时,就可以转而去做一些别的有意义的事情,也许在此刻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,但它是有意义的。所以时间并没有无谓的浪费掉。这样,虽然你依然拖延了,但因为依然有成果,就不会产生自责和愧疚的情绪。
举例来说,Lily同学今天需要做4篇阅读理解以及写一篇essay,但是lily同学无论如何就是不能进入到阅读和创作的状态中去,心里像有万千的马儿在奔腾。于是lily同学就暂且放下了阅读和写作,去背单词,虽然今天没有单词的任务或者单词的任务已经完成了,或者看看英文原版的小说,或者听听新闻。你可能就是不想学习?也没有关系,把你好早之前就想做的事一直没做的,今天给做了。完了后你会发现,虽然今天没有完成任务,还很开心,很有成就感,因为把之前拖延了很久的事情给做完了。
当你意识到要心里有个声音要拖延,自己又明显抗不住的时候,就不要死抗了,明明看不下去,还一边骂着自己,一边挣扎着看,看到最后也没看进去,而对自己很生气,很鄙视。何必自己为难自己?想拖延就大大方方的拖延吧,另选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去做。等事情做完,再回到即定的轨道上来也是一样的。